文物史料 口述歷史 整合檢索 故事主題館 計畫介紹 相關連結
:::
  故事館入口
  文物3D秀
* 產業說故事
  產業手扎
產業說故事 :::*HOME > 故事主題館 > 產業說故事
*
是寶物還是毒物?

是寶物還是毒物?  您知道嗎?能在柏油路上滾動的汽車輪胎,絕對與現代女性朋友愛用的絲襪扯得上關係,刷廁所使用的清潔劑也與讓女人更美麗的化妝品具有相似的合成界面活性劑成分(註1),而它們共同的特色即是--皆與石化產業息息相關。石化產業的原料來自深海底的石油,說到石油,許多人一定會直接聯想到每週等著宣布漲價或跌價的汽油吧!
  石油是一種奇特的海底生物遺物(註2),自從人類發現石油這項資源,提煉並開發成石化等衍生產業後,化學式的合成與混搭產品大大地影響並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與觀念,尤其大量出現的塑膠製品具有用過即丟、便利性、價格便宜、輕量化、變化性高等特性,可以說,現在我們是生活在塑膠的時代!因為石化產品範圍及用途極為廣泛,從民生用品、醫療產品到高科技產業,石化產品可說是無所不在,如化纖衣物、香水、寶特瓶、包裝袋、絲襪、輪胎、針筒、外傷敷料、手機外殼、合成皮等。除了為人類帶來了便利性與多元化的生活選擇、跨足到大眾流行文化,讓丹麥建築師維諾˙潘頓(Verner Panton)躍身為國際知名設計家的,竟是他於1968年以塑膠材料、一體成形技術製作出設計史上的第一把塑膠椅(註3),並開啟了塑膠家具的歷史。
  不過,石化產品的便利性卻也對社會及環境帶來另一層面的問題。從1940年初期尼龍絲襪推出時,造成全美婦女破壞情感式的搶購熱潮,至近代世界大國為爭奪石油資源所引發的國際戰爭;因誤食塑膠垃圾及保麗龍自殺式喪命的海龜及海豚,至台灣麥寮六輕工業與當地居民糾葛不斷的愛恨情仇…人類短暫的享樂與貪圖便利,節慶歡樂的氣球殘物、用過即丟的塑膠餐具、在海上漂流數百年也不爛的尼龍漁網…...,累積成生態環境的一大負擔,塑膠產品製造容易,卻甩不掉,我們不僅生活在自創的人工環境裡,亦深陷在化學合成的食物鏈中。
在爭奪稀有礦物原石的電影「血鑽石」中,一名獅子山民眾說:「還好我們不產石油,否則情況只會更慘。」這段引人省思的話語,道出能源浩劫所可能引爆的屠殺與征戰,將更是廣泛且毀滅性的。地球持續暖化、自然資源的耗盡、及石化產業所帶來的可能危機,是否已成為人類「不願面對的真相」?



註1:界面活性劑是一種兩性分子,同時具有親水基與疏水基的結構,分為陰離子性、陽離子性、非離子性、植物性、動物性與粉末等六類。一般化工使用的是石油系的化學合成品,價格低廉且應用十分廣泛,具有起泡、乳化、分散、潤滑、清潔、柔軟、防鏽、殺菌等多種用途。
註2:海洋中的海藻及浮游生物死後便沈積於海底泥沼中,隨著歲月的累積演變為一種又黑又稠的液體-石油,遠在恐龍出現前就已經存在了。據說,石油最初被人類使用時,曾被印地安人作為治療頭痛、反胃、風濕與耳聾的藥物呢!
註3:潘頓椅:設計史上首件一體成形的塑膠家具,在1959年已設計完稿,但至1968年,潘頓才找到強化聚酯這個材質,得以量產。這個線條優美的椅子,證明了聚合材料的能耐。


參考資料:
1.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7,〈台灣石化產業歷史考察與文物史料調查研究〉結案 報告書。
2.史提芬˙費尼契爾著、陳月霞譯,1999,《塑膠;合成世紀的推手》,時報文化。
3.賴惠鳳主編,2000,《從石油到塑膠》,東方出版社。

回上頁 到上面
2009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版權所有 | 最佳瀏覽建議IE7.0/Firefox3.0以上1024x768pixels解析
您是第9919852位瀏覽者